"這本書不是控訴,也不是懺悔,更不是奇說,因為在那些挺身面對死亡的人中,死並不是奇事
它僅僅是描述一代男兒,他們隨然躲過了砲彈,卻被這場戰爭所毀滅。"─雷馬克 

-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
一本經典的西方文學 聞名至今才一口氣讀完
德國人雷馬克將自己在戰場的親身經歷寫成小說的著名作家。以戰爭之場景,作為小說題材。
把自己所親身體驗到的、觀察到的,皆巨細靡遺的紀錄下。
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這部作品富有寫實感,有如是作者本身在戰爭時的經歷紀事。
作品一問世,風靡全球。他不僅將戰爭中,各種人體撕裂、禽獸行為、殘酷武器的敘述,皆毫不保留的描寫。還在字裡行間,以悽美的字句,寫下他對於戰爭的控訴。
這本以前線戰事實況為題材的小說,曾多次改編拍攝成電影,但聲勢始終不減。
這本小說在當時,不僅在二次大戰前夕被查禁,雷馬克還成為被德國納粹的蓋世太保緝捕的焦點人物。
可見這本由血淚交織成的戰爭小說,是多麼轟動,是多麼成功的將戰爭的殘酷,宣告給大眾的。 

西線無戰事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角—保羅與同樣在師範學院讀書的二十名同班同學,因為受到教師煽動與愛國主義的影響。報名參加了國民志願兵。
當時的學生,沒有想到將來所會遭遇到的可怕事件,也沒有人對他們的將來有何具體計畫,認為思考將來的工作或是出入,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們只是在教師與國家的鼓吹入伍思想下,幻想自己披著戰袍、戴著鋼盔、拿著步槍,衝鋒陷陣的景象,所以寧願被長輩說破嘴,也不願當個不合群的人。
當保羅的同學,一個個離它遠去。最後只剩下他一人,幸運地活下來。戰爭也不知不覺的接近尾聲。
但是,保羅已經筋疲力盡,剩下他那崩潰的心,空虛的軀體。最後他在1918年10月,戰死了。
書中敘述,他死時被人發現,好像是在眺望遠方,臉上呈現安祥,死時好像沒有什麼痛苦。大概他早已看輕與看清這世界,看盡人性的醜陋、邪惡了吧?沒人知道。
知道的只是,指揮部只用一句,「西線無戰事」就將一切輕輕的結束。



這是一本需要一氣喝成讀完的書。沒有太多的批判,只有寫實,卻帶來真實感
書本的內容怵目驚心 ,如果電影版本也是具現化的話,那我可能要做好心理準備
二十位學生 跟我們相似的年紀 在時代的壓迫之下參軍
最後在毒氣炸彈 流彈碎片 機關槍 地雷 壕溝戰等死去 每個人都是死神 要活就要殺敵方! 
這是一個無法以我們的價值觀去平衡的世界 他們生存的意義只有殺戮
中間特別讓主角有療養假回家鄉去  主角原本高高興興的回家
但是他迷惘了 因為他無法向大家說實際的慘酷現象  隔閡出現
反而還是回到流彈四射的戰地打戰更適合自己 
只能夠跟那些在戰場上的夥伴一起生活才有歸屬感 
戰爭的血腥 儘管沒有大肆渲染就已不寒而慄 那種痛讓我難以想像
結尾的幾頁 認識的最後一個熟人在身邊悄然死去   
最後一頁 1918戰爭尾聲 主角被敵方射死  
第二天報紙刊載,「西線無戰事,只有一小兵陣亡」。 
讀到這刻 心中所有的感慨湧出 看電影版 應該會哭..... 

一戰葬送了很多可以拯救世界的優秀心靈,
縱使歷劫歸來,也不足以擔當大任了。
一戰毀滅了一個年代的自信與樂觀,
接下來的一百年,世界轉向悲觀與質疑,
也許那樣自信樂觀的年代,
就埋藏在一戰的塵埃中,永遠不回來了
讀完令人心情沉重的一本書 卻是一本經典

想到了 The black eyed peas  "Where is the love"
people killin 
people dyin 
children hurt and u hear them cryin
when you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and could you turn the other cheek
father 
father father, help us need some guidance from abov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941223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